博客年龄:18年1个月
访问:?
文章:632篇

个人描述

中文名 子:子美号:青莲居士 英文名:Rose Tom性别:男 个性介绍:1.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7.简单是我生活的准则,复杂是科研的本质,身为双鱼座的我有双重性格,两个可以统一,没事.莫担心!8.东风常向北,北风也有转南时,瓦片尚有翻身日,何况我涛涛啊!9.世上本无事,何必装个深沉,我心本无尘,何必强求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10.尊重他人,但必须保持自我,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就是要有他人没有的你自己的特征.

荔枝诗词赏析和杂怀之唐朝篇(节选10首)

2020-07-01 16:38 阅读(?)评论(0)

荔枝诗词赏析和杂怀之唐朝篇(节选10首)
(涛写于2020年6月)

大唐盛世,风华绝代,一代名流,骚文无数。据清康熙四十四年,由曹寅(注:曹雪芹曾祖父)、彭定求等人编校的《全唐诗》,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才子多,佳文众,林林总总的各类唐诗中,有不少写到了岭南水果之王----荔枝,现摘录一些,边吟读边把玩边畅怀感想,得以下文字。
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不知道现在的荔枝品种妃子笑是否由此诗而演变来,待考,或者已有前人考证,尚不可知。有小李杜之称的杜牧在晚唐成就颇高,此诗通过“中国邮政EMS”古代官方快递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咏史抒怀,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读罢想到几点:1、中国快递业起码在唐代已经很发达和有效率,见《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跟今日“一丰三通”快递大块头有得一比。2、美人得独宠,帝王终误国。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此刻“妃子笑”的历史教训再次发生。安禄山叛变,即“安史之乱”, 马嵬坡赐死贵妃,大唐由盛转衰是必然。马后炮一下,岭南才俊九岭风度之张九岭曾向朝廷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可惜未引起重视,终让安禄山乱我华夏,哈哈。但是事情也要分开几个方面来看,张九龄写下名篇《荔枝赋并序》,大力推荐这种岭南水果王后,是否是他的文章勾起了杨贵妃的馋虫呢?以至于后来千里加鞭送荔枝?以至于胡人乱华?3、提一下初唐李世民和魏征等的君臣关系,唐初四大名相之一的王珪曾说,每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魏徵。臣子敢直言进谏,帝王能兼听纳谏,这样子才能够广开言路,各种事业才会蒸蒸向上啊。万古一帝之李世民,在魏征后期也已经经不住他的念叨,在魏征死后更是推倒了魏征的墓碑。何况是唐玄宗李隆基呢,在温室了泡久了,他就是富四代而已,玩啊玩,终于会有教训,哈哈。4、记录一下唐朝人喜欢的荔枝的口味。现在的妃子笑荔枝是偏酸的,那是不是可以说唐朝的人比较喜欢酸口的荔枝,酸酸甜的,哈哈。
二、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新雨初霁,在绿水烟波的背景下,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的风物和“万里桥”水陆繁忙、酒家民宿众多、游人如织,生意兴隆的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乡野山水生活的向往。读罢想到几点:1、此诗和此地相关的诗表明,蜀地自古种植和出品荔枝,见唐韩翃《送故人归蜀》、卢纶《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李端《送何兆下第还蜀》、苏辙《奉同子瞻荔支叹》和白居易《荔枝图序》等等。2、荔枝成熟时间天气多雨,种植地点多位于高处的山头,翠绿色而又烟波缥缈,与蜀地、岭南多山地有关,气候亦为关键。3、近几年政府提出全域旅游。但起码荔枝酒家游(据考证唐朝酒家多提供住宿服务)古已有之,此诗可证。但是为什么发展了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农村还是那么穷啊,还有6亿人每个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确值得深思、反思和检讨。4、此诗反映了诗人对乡野山水生活的向往,但他最终毕竟是从仕之人,未待在乡下。这也可以看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跟现在的一面喊着逃离北上广深和一面削尖脑袋想拿个北上广深的工作或者户口,不是如同一辙吗?
三、白居易《荔枝楼对酒》“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醆,西楼无客共谁尝。”荔枝红了,烧酒好了,想喝一杯,发现只有自己一人,无人对饮,寂寞难耐。白诗白丁妇人皆可读的特点体现无遗。读罢想到几点:1、谈谈作者白居易。此人姓白,无疑。史书记载,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有“白须太守”的雅称。有感于帝都长安房价奇高,他在《卜居》写到:“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另不得不提的是,位于杭州西湖有白堤一条,已是流芳千古,宋代苏轼在西湖筑坝后称苏堤,完全是模仿老白而已,算另一种的文化传承?2、此楼是否叫荔枝楼?此是楼名还是荔枝林里的楼,待考。3、荔枝泡酒的铁证。4、所谓酒三茶二,喝烧酒自然是人多为妙。倘若只有这荔枝烧酒,未免过于单调和寒酸,宜在荔枝成熟季节,广邀猪朋狗友,备齐各种肉(狗肉?玉林狗肉荔枝节!),各种碳水化合物,尽情海吃胡喝,饮酒赋诗,恣意汪洋。这难道是诗人想要的吗?我看不尽然,荔枝树下,荔枝楼前,三两好友,品荔喝酒,曲水流觞,吟诗作对,配上古琴和舞蹈岂不快活?
老白一生对荔枝的研究很深,留下图文和研究论文曰: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四、杜甫《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歌妓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这首诗的大概是说:“喝着土特产的小酒,吃着新鲜的荔枝,左右美女如云。虽然吃吃喝喝兴致高涨,可惜的是身体不再年轻,想浪也浪不动了。” 读罢想到几点:1、重碧春酒和轻红荔枝。碧,青绿色的玉石,重碧,深绿色。轻红意思是淡红色;粉红色。重碧、轻红:从色泽状写春酒、荔枝。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附会,中国名酒五粮液的产地宜宾市,古号戎州,从此诗后,宜宾“重碧”(又名荔枝绿、春碧)酒享誉全国,甚至在当今被酒企宣传,只是不知道有没有支付老杜稿费啊?轻红亦外化为荔枝的同义词,代称词。如宋代黄庭坚 《为戎州第一》诗:“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黄庭坚 《浪淘沙?荔枝》词:“忆昔谪巴蛮,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日擘轻红三百颗,一味甘寒。” 清代王文治 《食荔枝》诗:“旋攀樷绿云犹泫,乍擘轻红手亦香。” 黄山谷《在戎州》诗:“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2、吃饭喝酒助兴之歌妓。关于封建社会下的妓的制度和故事,估计可以写一本书,不,是一套书。所谓名士风流,秘史,写不了啊。说说其中的一类,歌妓。应该是类似现在的唱歌的,大牌一点的如歌星,如《长安十二时辰》里的许鹤子,哈。没有名气的就是街头卖唱、酒家陪唱之流。跟现在的歌星、艺人是不是一样啊,历史总是雷同啊,哈哈。3、杜甫之中老年危机。据考证,此诗作于杜甫52岁,距离其去世还有6年。忧国忧民的老杜,吃不饱穿不暖的,豋高楼举目远眺,眼见满山新熟荔枝,叹山河之异,愁。喝着佳酿,听着歌妓横笛丝丝妙音,一时间又忘忧,聊发少年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故老杜还是抱憾终身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或者说,自古磨难出文豪,唯有文章可流传。哈哈。
五、徐寅《荔枝》“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
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描写荔枝味甜似琼楼玉液,果形园园,果壳纹路密布,果色深红似血,可解渴解酒,实乃送礼佳品。读罢想到几点:1、谈谈作者徐寅也。系福建莆田市人。博学多才,尤擅作赋。为唐末至五代间较著名的文学家。《全唐诗》收录其诗220余首。我想福建应该是盛产荔枝的,故作者可能从小耳濡目染的,十分熟悉荔枝,故能够如此形象逼真的,类似临摹般用诗刻画了这首荔枝画作。2、南园珍果荔枝的提出。把荔枝称之为南国珍果的,是不是第一人,待考。但珍果和佳果,一字之差,价值差得大了去了。看来,挂绿荔枝拍卖50多万一颗是有历史渊源的啊。我想,佳茗送友人,珍果送皇上、皇后、妃子,我从这里知道荔枝来了。我好像又懂得了,为什么老百姓最后为什么都把这些名贵的荔枝品种都砍伐光了。3、荔枝消醉渴??这个怎么证明呢?是不是可以召集一些志愿者,先喝酒,分几种不同度数的酒,如30度,42度,52度,分几次喝,如一次喝2两,一次3两,一次半斤,再吃荔枝,测糖分甜度,不同品种荔枝方便试验,得出一系列原始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用上数值分析曲线模拟等,可以出一张张漂亮的图和表,你看,课题开题报告就有了,或许论文都可以着手写了,哈哈。
(先写5首,后5首期待一下吧)
六、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瘴雨欲来枫树黑,火云初起荔枝红。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这首诗大意是:朋友就要南归桂林,虽然无人伴同,可是山连山,水接水,一路上朝霞照耀,晚霞夕照,千里滴翠,碧草青青;顺风顺水,只需半帆就可行船;山雨欲来,乌云压顶,枫树都变得黑暗;炎炎夏日,荔枝红遍,在两岸点缀,非常耀眼,和朝霞相互辉映。一路上风光变幻,瑰丽无比,路途遥远,本来发愁朋友您很难排解路上的时光,有了这些自然风光,可以沿途观赏,就不要滞留在三湘五岭了,可以很快就到家(注:抄自网络,意思也就是这意思)。读罢想到几点:1、桂林山水的确秀美,也种植荔枝,荔枝红了。跟当今好像无差别。2、唐代官员流放岭南考。切,好像起大了个头,还想写不了。不是不知道如何入手的问题,是资料繁杂,无心力为之的原因,待考,待续。但可以明确的是,这个岭南肯定包括广西大部分地方哦,还有海南岛,
就好像现在已经拍了5季的《老广的味道》美食纪录片,其中不少就是讲广西美食的。3、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VS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意境上看,前者是慢悠悠的,走走停停似的,帆也未全开,任凭江风,走到哪便是哪。或许跟杜秀才怀才不遇不得不回老家的郁闷心情有关。后者着重表达的是船行的快速和沿途的险恶,让猿人掠你而去!!
七、黄滔《寄罗浮山道者二首》“天际双山压海濆,天漫绝顶海漫根。时闻雷雨惊樵客,长有龙蛇护洞门。泉石暮含朱槿昼,烟霞冬闭木绵温。林间学道如容我,今便辞他宠辱喧。有人曾见洞中仙,才到人间便越年。金鼎药成龙入海,玉函书发鹤归天。楼开石脉千寻直,山拆鳌鳞一半膻。谁到月明朝礼处,翠岩深锁荔枝烟。” 这首诗写了罗浮山的高耸、多洞和多泉,烟雨缥缈的景象,自古就是道家炼药修仙之地。读罢想到几点:1、广东博罗的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在博罗县西北境内东江之滨,距博罗县城35公里。西北分别与增城、龙门接壤,方圆260多平方公里。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后汉书?地理志》刘昭注:“有浮山自会稽浮往傅罗山”。《太平御览》引南朝宋怀远《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莱山,一峰在海中与罗山合而为一”。袁宏《山记》称:“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这些都是罗浮山得名的传说(注;百度百科资料)。其实,历史上,罗浮山曾称增城山,“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哈哈,关于博罗还是傅罗,是增城还是層城,其实再怎么考证都是没有大的用处了,已经消逝在长长的历史中了,加之现在两地人对这个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已无实质意义。在罗浮山已经成为5A级景区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分到一杯羹呢?山脉相连,江水相连,人心不一定相连啊。。2、至于罗浮山的荔枝诗词。最著名的莫过于宋代苏轼《食荔枝二首?之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一种说法,因为荔枝性热,吃多了容易上火,当时苏东坡来到岭南,品尝了荔枝,甚觉美味。但是由于语言不通,他听见当地百姓用粤语说“一啖荔枝三把火”,就以为是“日啖荔枝三百颗”。后来还将其写入诗中,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错打错着,我看不见得吧。比苏东坡年长的的,如唐朝或者之前,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文字记录。但是北宋同时代的苏的学生黄庭坚在《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写到“快剥千颗轻红肌”,在《浪淘沙?忆昔谪巴蛮》写到“日擘轻红三百颗”。 南宋的刘克庄在《目眚》写到“日啖荔枝三百颗”,在《食早荔七首》写到“啖三百颗面桃红”,在《以宋香方红送听蛙翁答柬云两年来啖荔颗则动》写到“定分千颗沃馋涎”。何况苏东坡有《甘蔗》诗一首:“老境于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他能够生吃一排甘蔗?故料想此三百颗也是虚指,不是确数。3、关于荔枝烟。非烟草也,是形容烟雾缥缈之意。南国多烟瘴,哈哈。明代张吉《南津阻风》“微火渐温茶鼎沸,绕篷添得荔枝烟。”。 宋代释宝昙《和史魏公荔枝韵》“炎州草木诚可怜,荔枝六月生蛮烟。”。宋代田锡《华清宫词》“荔支颜色燕脂红,生於南海烟瘴中。”。宋代杨万里《明发青塘芦包》“回望越台烟雨外,万峰尽处五羊城。”元代卢挚《南乡子寄广东肃政使者钦公,兼赠别赵景山》“吹散蛮烟瘴海云”。此外还有荔枝红、荔枝丹、荔枝熟、荔枝肥、荔枝韵的说法,其中以荔枝红为最多。故此,荔枝成熟了我们会说荔枝红了。
八、曹松《南海陪郑司空游荔园》“荔枝时节出旌斿,南国名园尽兴游。乱结罗纹照襟袖,别含琼露爽咽喉。叶中新火欺寒食,树上丹砂胜锦州。他日为霖不将去,也须图画取风流。” 据《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05期,方胜《晚唐诗人曹松生平事迹考略》的阐述,此诗应是在公元868年前后,曹松陪同郑愚游览广州荔枝园所作。读罢想到几点:1、荔枝甜爽,如琼楼玉液,但是生性寒凉易上火,不可逞一时之口福。2、广州荔枝的品质。树上丹砂胜锦州,已经非常明确的告诉世人,广州荔枝品质高。3、游园之乐趣。游荔枝园吃荔枝果,自古至今亦如是,风景和滋味共得,真风流也。司空郑大人,哪天你入朝为相,不便与我等再游荔枝园,我也定将为你描画这幅游园风流图。只是到时候别忘了提拔提拔小弟我啊,这是曹松未表的下句,哈哈。唐诗之中的唱和之作,更进一步,称为干谒诗也行,最著名的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但李太白挚爱孟夫子岂是肯屈就之人,仅在张府幕僚一年就辞退隐居,自号孟山人,纵情山水之间也,终于大大拓展了唐朝山水田园诗。后世与王维并称,我认为在山水诗而论,孟有过之无不及。因为孟是纯粹的山水,王是高官是佛性然后才是山水。
九、李洞《送沈光赴福幕》“泉齐岭鸟飞,雨熟荔枝肥。南斗看应近,北人来恐稀。幕下逢迁拜,何官着茜衣。”这首诗的大意是,友人沈光赴福州任吏一职(注:不是官),此番南去,帝都猪朋狗友就越来越少了,但是南方有名泉和珍果荔枝,十分肥美。李洞说,我估计你到了南边,早上潮起的时候官吏之间吃吃喝喝,下午潮落的时候看着岛上的僧人归来,想必是无趣的。你要加倍努力,好好干,看看有什么升迁的机会,争取早日升官,再回帝都(着茜衣为穿红衣之意)。以上解读纯属个人解读,因为百度也百度不了翻译,古文式微竟到了这番田地。读罢想到几点:1、荔枝肥。肥美肥美,肥就是美,特别是在以肥为美的唐朝。拨开一个荔枝直流果汁,这跟一片红烧肉肥得往外冒油,切实挺像的。缺衣少吃的年代,肥就代表吃得好,是富足的表现。只是到了近现代,由于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入和普及,人们对肥敬而远之。2、潮浮廉使宴,珠照岛僧归。廉使是官名,在唐指观察使,系唐代后期出现的地方军政长官,全称为观察处置使。凡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权任甚重。试想一下,唐朝后期,偏安一地的地方政府主要官员和他们的幕僚,早上起来就是相互宴请,吃吃喝喝,那么政事荒废,百姓苦疾是必然的啦,那出家为僧的人也势必越来越多,所谓乱世不出仕。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十、 薛能《留题》“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蛾眉不可到,高处望千岑。” 这首诗的大意是登蛾眉山望远,是不是有几阵雨,荔枝林密,烟波皑皑,边走边找寻适合歇脚的幽静之地,这样就可以春天吃甘蔗,夏天吃荔枝,配上一壶茶,边喝茶边吟诗,一杯茶来一句诗。读罢想到几点:1、吃甘蔗吃荔枝。看来古人挺喜欢甜食。2、登蛾眉,望千岑。3、茶和诗。是最佳拍档之一。酒也是诗的最佳拍档之一,要不最近很忙的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杜甫怎么会写出那著名的《饮中八仙歌》,将当时号称“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人录入诗中,惟妙惟肖。但茶更是诗的最佳引擎,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妙。第十篇了,写了杜甫,就不能不写李白啊。李白有《赠玉泉仙人掌茶》一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酒芳津,采服润肌骨。” 据考证,白居易咏茶诗数量最多,流传至今尚有70余首,我最喜欢的是《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完) 

  最后修改于 2020-07-01 17:27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